1962年生,1992年获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93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5年破格晋升教授,1996年到加拿大Laval大学化工系作高访学者,1999年获四川大学材料学科博士生导师资格;2005年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007年被评为四川省优秀科技工作者,2016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复合材料学会荣誉理事、中国复合材料学会聚合物基分会常务委员、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化塑料树脂产品分会委员、聚氯乙烯编委会副主任委员以及复合材料学报、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装备环境工程等期刊编委等。
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加工新技术、新理论研究,尤其在高分子力化学、聚合物成型加工过程中的形态调控、聚合物加工新方法领域取得了系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成果,如:发明了PVC 力化学自增塑技术以及PVC 力化学原位增容技术,实现了PVC 自增塑和多功能化;发明了交替层叠复合共挤出技术,实现了高分子功能与结构一体化构造的“中国智造”;发明了聚合物熔体超声挤出和多级拉伸挤出新方法等等;研究成果产生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在轨道交通、建筑、石油化工等领域获得广泛使用,并已出口美国、埃及、马来西亚、巴基斯坦等国。
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家863、973、国家支撑计划、企业合作项目等90余项,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类一等奖、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成都市科技进步特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等十多项奖励或称号;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0余项,发表学术刊物论文360余篇,其中SCI收录220余篇;培养博士后、博硕士研究生130余名。
1975年生,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现任先进高分子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副主任、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四川大学(新津)智能制造创新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产业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导热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复合材料学会热塑性复合材料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柔性密封与核防护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JCR一区国际期刊Polymers杂志编委等。
长期从事高分子材料定构加工和共混复合改性新原理新技术新装备的研究及产业化工作,在高效热管理与多功能一体化材料(导热/光热/电热/热电/屏蔽/吸波/阻隔/密封/耐烧蚀等)、橡胶基功能复合材料微纳层叠定构加工产业化装备及材料应用方面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主持XXXXX专项和XX配套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省部校各类纵向科研项目20余项以及企业委托项目30余项,主研参与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863项目、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项目和重大项目等;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Nano-Micro Letters,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Carbon,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Macromolecules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20篇(SCI收录184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50项(已授权35项),先后荣获2018年四川省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2022年中央军委科技委军事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2023年第十七届冯新德高分子奖最佳文章提名奖;基于基础研究发现而发明的技术成果已成功应用,首次自主设计建成了橡胶基功能复合材料微纳层叠定构工业化生产线,发展了高分子层叠定构加工产业化装备,为国防军工、氢能和轨道交通等领域提供了阻尼减振、密封等关键材料和制品,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东方电气、中国中车等行业头部企业广泛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87人。
1974年1月出生,四川眉山人,材料学博士,加拿大McGill大学博士后,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注册教授级咨询师,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加工中心室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理事,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中国能源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协会理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原973项目)会评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国内外10多种重要学术期刊特约审稿人。
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省部级项目7项以及企业合作项目近10项。发表期刊论文80余篇(SCI收录55篇);获得授权专利13项;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类一等奖和自然科学类二等奖各1项、成都市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
主要从事高分子新型加工和高分子材料的高性能功能化研究,通过新型的加工方式赋予高分子材料特殊的形态结构,从而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赋予材料优异的隔声降噪、阻尼减振、电磁屏蔽、吸波透波、阻燃抑烟、阻隔等特性。研究方向立足于解决国家的重大需求,研究成果已在轨道交通、船舶、航空航天、建筑、电子电气、石油化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出口美国、埃及、马来西亚、巴基斯坦等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各类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并获佳绩(“挑战杯”国赛三等奖,“华为杯”大学生新材料创新设计大赛特等奖),荣获四川大学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主要从事聚合物基光管理材料、聚氯乙烯高性能化及功能化、高分子材料老化及寿命推算的研究方向的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3项,四川省应用基础项目和支撑计划项目2项,与华为公司、凯迪西北橡胶有限公司、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等企业开展合作研究项目15项,另外还作为主研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仪器专项、面上项目、省部级项目及企业合作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0余篇,SCI收录20多篇,获准授权发明专利6项(其中2项已产业化应用),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类一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成都市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各1项;部分研究成果已获得产业化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